2010年4月10日

Shutter Island幻象與真實


我不是完全因為馬田史高西斯(Martin C. Scorsese)而入場,選擇入場是因為早前在戲院看到trailer.又難得最後一天上演我的他放假,可以一起去看~
整套戲,很早已經看到線索,知道Teddy的狀況,我心裡便在想,導演想透過Teddy說些什麼呢??
完場時,Teddy坐在門前石階和Chuck說:"it would be worse to live as a monster or die as a good man"...我想這句話,讓觀眾留有想象空間
有看過這戲的人,也會想,究竟那一個才是真實?你信醫生還是信Teddy??
我第一印象是:噢...loop豬呢~看到醫生失望的眼神...再看到Teddy輕鬆的跟他們走的身影....我突然想到:Teddy沒有loop,只是他用了另一個心情去面對件事....他,雖然仍是無法接受"現實",但他不能"生為怪物/禽獸"(殺妻/不停地想起集中營的舊事),所以選擇"死為好人"
那個是幻象,那個是真實,在這個時候,似乎已經不再重要~!!

這套戲讓我想起馬田史高西斯八十年代的"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"(基督最後的誘惑)
彷彿導演用了兩個不同的人物,說著相同的信念和想法...當然,當中有些修正,配合他在過去幾十年的個人思想的改變吧...
八十年代,他掙扎著"life mission",有幻象有聲音,會頭痛,也有"魔鬼"的引誘,同時也有一直守候在他身邊的"猶大",最後為"大愛"而犠牲,完成他的life mission
2010年,他掙扎著"揭發真相"(他的mission),有幻象有聲音,有偏頭痛,也有一直守在身邊的"Chuck"和"Dr. John Cawley",最後他為"罪"而滅亡
他們,都是"困"在一個無得選擇的情境.....
不同的?
"魔鬼"的引誘變成了"心魔"....不願放開過去釋放"一個形象"
"基督"對話的"魔鬼"告訴他有得選擇;Teddy對話的"the real Rachel Solando"告訴他無得選擇
從外,轉變至內在....
從掙扎,轉變至接納...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隨著個人成長的經歷,人類不只把專注力放在"改變世界/社會",還會把專注力放在"靈性成長"上,我們的"生命課題"轉化成為"生命的價值",每一個個體在這個世界也是一個角色,去"影響"著另一個個體/群眾.
我們的覺醒,在一瞬間,然後我們用一個怎麼樣的態度/情緒去面對/選擇??我們選擇"聽到"些什麼話??我們選擇"那一個真實"?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