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16日

鑰匙藏在故事裡


我們把自己的經歷變成一個故事,在日子裡不停地重播著,重覆地相信在經歷裡得到的"價值觀/信念"
例如,我們會因為考試不是父母理想的成績,自始相信自己不夠好;因為某人的一句:你不值得,而自始相信,自己一點也不值得被愛或是擁有什麼....等等等等~
在個人成長的過程裡,可能像我一樣不停地尋找,失望,再尋找,然後,或許成功,又或許失望....
究竟問題在那裡?

之前兩篇blog提到good和evil兩面,此外,我們還會常聽說有"shadow side"(陰影面)
據榮格的說法,陰影無法由自我直接經驗,不過可以藉由精神疾病的行為混亂,夢,幻想或投射而被觀察到.被自我意識拒絕,遺忘的內容,就是"陰影";而被自我意識接受,認同的內容,就變成"人格面具".
隨著時日過去,我們慢慢地相信自己的"人格面具"便是自己的全部,當遇上了迷茫或感到不完整時,也就完全忘記自己因為拒絕了接受"部份"的自己,所以會覺得自己有所欠缺.
甚至,有時內在的雜音,會不停地騷擾自己的正面思想....就好似你在聽著動聽的音樂時,你的住所外有在誤鳴的警鐘及廣播,很吵很煩人~而且會慢慢地讓你分心,不能專注音樂的內容....

人生痛苦的經歷是導引我們向前行,不論經驗到的時什麼,也是讓我們從中獲得智慧,讓我們看到自己無法看到的事物,如果我們能夠接受"發生的事是有原因的",我們可以仔細地思索,在整件事情裡,我們有什麼得著,從而達成我們的人生課題及目標.
我們可以不停地覺得自己愛的人會離開自己捨自己而去,但是與其坐以待弊,我們可以主動讓對方知道我們是不會離開他,讓對方安心,加上,問自己為什麼會擔心對方捨自己而去呢?答案總是藏在我們過去經歷的故事裡.而且是自己不停地"製造故事"讓故事不停地重演和讓自己深深地相信:"以後都係咁架...嗚嗚嗚~~"這就替自己找來故事的框框,安全而熟悉地"生活在當中"

在個人成長的過程裡,我們學習找出這個自我"製造的故事",看清楚它,接納它,擁抱它...讓我們把陰影的部份也看到,確認它的存在,讓它也化成一個力量,從而在迷路中找到出口或痛苦中找到解藥.

我在看一本書:<<陰影,也是一種力量>>作者黛比.福特.書中有一個小故事,現引述如下:
一名年輕女孩問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婆婆說:"怎樣才能變成蝴蝶?"
老婆婆眨了眨眼晴,微笑說:"你必須要有'飛'的志向,而且,願意放棄你的毛毛蟲生命!"

caption:早前學生jess送我的小禮物,終於找到一篇文是可以配這個圖片了!!

1 則留言:

Jess 說...

自我"製造的故事"-->我想起上次某人病ing卻上網, 但不陪我的故仔。好多時人總喜歡自我製造的框框,安全而熟悉地"生活在當中", 盡管自已是自找suffering。
哈哈~看到原本是自已自找suffering, 就有個空隙跳出來, 跑回大圈圈繼續上路。